回顧辛亥安徽政局風雲——倪嗣沖與袁世凱
文/鄧海春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政府無力鎮壓革命黨人的起義,隻得電請袁世凱出山。袁派勢力再次登上瞭政治舞臺,倪嗣沖也得以復出,先被任命為河南佈政使,後又讓他兼任安徽佈政使,一代梟雄又要發跡瞭。
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倪嗣沖在得到袁世凱的授意後,當即率兵南下,與革命黨柏文蔚部展開瞭激戰。7月27日,正在雙方在安徽激戰時,倪嗣沖被袁世凱任命為安徽都督,8月27日,倪嗣沖率軍進駐安慶,正式開始瞭接印視事。1914年倪嗣沖被袁世凱封為安武將軍,所部也因此改稱為安武軍。
袁世凱一心提拔倪嗣沖,倪自然對袁世凱忠心耿耿,逐漸使安徽成為袁世凱北洋政府對南方用兵、鎮壓革命黨人的重要力量。
自晚清以來,特別是庚子事變之後,請政權內重外輕的格局更加嚴重,內外接連的打擊使各省督撫的權力上漲瞭不少。自《辛醜條約》簽訂後,巨額賠款全由各省分擔,中央政府更加無力。地方重要督撫,不但握有一方軍權、財權、政權,而且外交上也相對自由,可以得到洋人的支持,從而維系自身的特權。北洋政府是繼承晚清政府的舊攤子的,雖然袁世凱表面上暫時平息瞭全國的亂局,使全國在形式上獲得瞭統一,但袁政府對地方的控制力相當的有限。“官僚政治的、財政的、立法的甚至軍事的自治,被大多數省政權廣泛的采用”。因為民國地方政府,有相當的一部分是由舊官僚建立的,對自己在晚清時即享有的特權,自然不願丟棄,另外,革命黨對袁世凱懷有戒心,不願將權力交於中央,對中央政策多陽奉陰違。在先前鬧革命的數省中,多數省都有凝聚力,足以防止北京在當地扶植強勢人物或安插大量人馬。當時袁“僅在北方三省,即直隸、河南、山東,以及勉強可以算上的滿洲,袁才能單方面的任命官員”。當時一些報紙也指出瞭實際的情況,”政府雖號中央,南省無殊獨立,大約除外交一事外,它如用人權、財證權、軍政權皆由南方各省操持,袁不得過問,亦不敢過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