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講《道德經》:老子為什麼會贊美缺口?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晉文公:現在混的不好,不代表將來就不好
不確定性原理,由德國物理學傢海森堡1927年提出
主流講大成,老子講缺口是大成的條件;主流講大盈,老子講虛空是大盈的前提;主流講剛直,老子講彎曲才是成全;主流講巧妙,老子講拙樸才能巧成;主流講大贏,老子講有付出才有收入。為什麼老子會這樣想?
大傢好,這是掌上國學院楊鵬講《道德經》,今天講第四十五章。我先念一遍: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贏若肭[nà]。躁勝寒,清勝熱。清靜可以為天下正。“
先看第一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這句話可以簡單譯為:最大的成就,看起來如同殘缺,其功用永無竭盡之時。”弊“,指陳舊、竭盡、用完。這是說,殘缺的功用永無竭盡之時,是對殘缺的贊美。人們都追求圓滿,為什麼老子會贊美殘缺?他說的殘缺是什麼意思?
我之前多次講過,《道德經》的文句特征,往往是先講宇宙觀,再入治理觀、人事觀。也就是說,在傳統的”天人合一“的追求中,《道德經》的特點是先講天再講人,由天入人。大傢千萬不要像多數解讀那樣,習慣一上來就按照人生觀、按照人事來解釋。隻有人事,沒有天道,就不是老子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