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川幸次郎:蘇軾:改變中國文學中人生觀走向的人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趙匡胤稱帝後仍然穿著破舊的衣服,趙光義說:你也太寒磣瞭!
一
宋詩的第一偉人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愛稱坡公、坡仙等。又稱大蘇,是因其父蘇洵稱老蘇,弟蘇轍稱小蘇;稱長公,是因其弟蘇轍稱次公。父親、弟弟都是散文大傢,和他一起,占瞭“唐宋八傢”中的三傢,但詩名則為他所獨占。死後,曾被反對黨列籍追放名單,後來被平反瞭。用南宋孝宗皇帝所贈的謚號來稱呼的話,又叫蘇文忠公。
他比政敵王安石晚十五年出生,晚十五年中進士,又晚十五年去世,可說是巧合。
他於仁宗景祐三年1036)十二月十九日,即後人所說的“東坡生日”,生於四川省眉山縣。嘉祐二年1057)、即仁宗即位的第三十六年,他二十二歲,在以歐陽修為主考官、梅堯臣為在考官之一的考試中,與弟弟蘇轍一起進士及第。在學校制度流於形式的舊中國,師生關系與其說是在學校裡,還不如說更多的是在科舉考試的考官與及第者之間形成的。蘇軾也是作為歐陽修的嫡系弟子進入官場與文壇的。這恰值歐陽修開始明確地認識到自己最初曾寄以厚望的王安石的“背叛”之時。歐陽修深深地寄期望於這位新的優秀弟子。“老夫當避此人出一頭地”,據說他曾這樣評價蘇軾。
因母親去世,他曾一度回到故鄉。後年冬天,即嘉祐四年,他二十四歲,為瞭再度入京,他和父親、弟弟一起沿長江而下。他在這次舟行途中所作的詩,是現在流傳的他的最早的作品。其中作於三峽峽谷中的七言古詩《江上看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