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想要奪取天下 為何還盡力輔佐周成王
文章分類:西周
《荀子·儒效》和《淮南子·記論訓》都說,周公想要奪取天下。清代王念孫《讀書雜志》解釋說,周公想要得到天子的皇位。《禮記·明堂位》和《韓詩外傳》卷三又稱:周公想要坐上天子的位置。《尚書·大傳》更明確指出,周公身居要位,管理著天下的國事。據今所考,《尚書·大誥》中的“王”把文王稱為“寧王”,也稱作“寧考”。“考”,是對已故父親的稱呼。文王的兒子是周公,文王的孫子是成王,所以隻有周公才能稱文王為“考。”《尚書·唐誥》又載:“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周公的同母弟是康叔,“封”即為康叔之名。《康誥》中的王對康叔稱“弟”,顯然這個“王”又是周公。據上述條件可知,身居王位的周公的確自稱為王。
為什麼周公會僭位稱自己為王呢?根據《尚書·金》的記載,周公曾對太公、召公說:“我不管理國傢,我沒有辦法告慰我的先王。”眾所周知,武王死後,國傢還未統一東方,這就有待於讓自己的子嗣完成統一大業。由於成王尚年少,不能擔負起這個重任。周公經過深思熟慮,覺得如果自己不稱王,則各諸侯就會造反,先王的統一大業將毀於一旦,自己死後無法向先王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