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夢溪筆談》沈括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包拯死後,21口棺材從7個城門出殯!他在害怕什麼?
沈括(公元1031~1095年),杭州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北宋著名科學傢。他在司天監任職時,向皇帝上書提出改進渾儀、浮漏、景表等天文儀器,主張以陽歷代替傳統的陰陽合歷。在數學方面,他創立"隙積術"(等差級數的求和法)、"會圓術"(已知圓的直徑與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與弧長的方法)。在物理學方面,他發現瞭地磁偏角,又科學地闡述瞭凹面鏡成像的原理,對共振的規律也有所研究。此外,沈括在地質學、醫藥學、音律、古器物學等方面也多有建樹。晚年,沈括定居於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的夢溪園,舉平生見聞、編劇夢模筆談》一書。此書內容除政治、軍事制度及人文科學外,關於天文、氣象、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醫藥、工程技術等自然科學的內容約占全書的四成。書中總結瞭中國古代,尤其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的成就,收載瞭一些"小人物"對科學技術的貢獻,也記錄瞭沈括本人的創見,是記敘中國古代文化遺產的珍貴資料。
鑒賞:楠木盒裝烏木秤賞析
《夢溪筆談》成書於11世紀末,一般認為是1086年至1093年間。作者自言其創作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發點則是“山間木蔭,率意談噱”。書名 《夢溪筆談》,則是沈括晚年歸退後,在潤州今鎮江)卜居處“夢溪園”的園名。該書包括祖本在內的宋刻本早已散佚。現所能見到的最古版本是1305年元大德九年)東山書院刻本,現收藏於中國國傢圖書館。元大德刻本是為善本,其流傳清晰,版本有序,歷經各朝代,數易藏主,至1965年,在周恩來主持下,於香港購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