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忠反對與金議和最激烈,秦檜恨的要死,趙構為什麼不殺
文章分類:南宋
南宋中興諸將韓、劉、張、嶽並稱於世,最知名的是排名最後的嶽飛。所以如此,完全是嶽飛因力主抗金、反對議和而冤死。其實,四人中反對與金議和最激烈的,恰恰是戰功卓著的韓世忠。
被秦檜視為眼中釘的韓世忠為什麼躲過一劫,反而是影響力略遜的嶽飛被冤殺於風波亭?
這一切仍須從南宋初年的政局說起:南宋初年大將專兵的現象,已經嚴重影響到政權穩定的程度。當初放權是種權宜之計,當政權略微鞏固,南北對峙的政治格局形成之後,統治者自然不會容忍將帥無限制的繼續擴充私兵的行為。趙構心底焦慮不安,可是又不便跳出來親自處置。做的太過瞭,會被臣民譏為兔死狗烹;不做未雨綢繆之事,隻怕外憂甫息,內患又起。
有宋一代的祖宗傢法為“國傢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患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奸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帝王之心,常須謹此”。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做為一國之君,哪怕是偏安一隅的皇帝,心中每天琢磨的是如何鞏固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