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的治傢之道,值得傢長們學習!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被高育良極為推崇的《萬歷十五年》為何給清官海瑞打差評
請點擊上方“傢庭教育之聲"關註中國教育報傢庭教育周刊官方微信,一起共同尋找傢庭教育真智慧!
作為朱元璋的謀臣,劉伯溫在元朝當過儒學副提舉,在明朝為禦史中丞、弘文館學士,向來非常重視教化。他主張治理國傢教化為先,大力興辦學校和社會義學,提倡遵循天道,順性而為,體現對人本身的尊重。其傢訓重視蒙學、修身成己,仁愛兼濟、孝友當行,達人愛人、以德合群力,行教化、立規制,強調盡社會責任,值得學習借鑒。
劉伯溫的治傢之道是放在“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體系裡的。修身則成己,成己不單單指道德規范的修養,是成就自身的天性成長。天性猶如上天賦予每個人的一顆種子,而現實中絕大多數人至死都沒有讓自身的天性得以發芽。劉伯溫看到瞭這一點,所以其思想學術裡多強調尊重天性,尊重人性和物性,主張教化要尊重人性而成己。“聖人立教,因其善端而道之,使之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侯以明之,撻以記之,格則承之庸之,否則威之。生之者天地父母,而成之者君師也,不然,名雖曰人,與禽獸何別焉?”這裡強調“善端”“成之者”,便是強調尊重天性而成人成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