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朝歷代都不推行柳公權的書法,後世有沒有以柳體為基礎發展成為的書法傢?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李建成是否真的是那麼無能?
學習書法,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取法”問題,“取法乎上”的“取法”,也就是“臨誰的帖、學誰的字”。這個第一步至關重要,走偏瞭,後面就麻煩瞭。
柳公權當然是一等一的高手,超一流的大師,其楷書可以用登峰造極來形容,但習柳者寥寥,不僅歷史上學柳者遠少於歐、顏,如今各大書法展更是難覓柳楷的影子。事實上,歐、顏的影子在各大書法展上也不多。褚遂良在書法史上的地位不及歐顏柳,但書法展上取法褚遂良者可能大於歐顏柳的總和。
原因何在?
原因之一,前面很多人都提到瞭,柳楷法度森嚴,差一毫則失千裡,不好學。
更主要的原因是學柳“出路”太窄,甚至可以說是沒有“出路”,是一條死路。什麼是“出路”?就是我們常說的“入帖”再“出帖”的意思。
我們可以看看其他帖子的出路。拿顏楷為例。
先看一幅何紹基的作品。何紹基堪稱取法顏真卿的大師級人物,濃鬱的顏味,但又別具一格、自成一體,具有鮮明的辨識度,稍有書法常識的人,一眼便能看出這是何紹基的作品。何紹基的行書、草書都能彰顯出結結實實的顏體韻味。
再來一幅舒同的作品,前中書協主席,顏楷功力深厚,似顏又非顏,這就是在“入帖”之後再“出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