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羅貫中為何選擇關羽做形象大使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乾隆到底是怎麼“吹捧”袁崇煥、黃道周、熊廷弼等人的?
在中國歷史上,關羽的形象根深蒂固。這得益於民間傳說、戲曲舞臺乃至小說的力量。尤其自《三國演義》問世以來,關羽更是受到瞭社會各階層的普遍喜愛。時至今日,關羽不僅被尊為武聖,更成瞭百姓爭相供奉的財神爺,儼然成瞭無所不能的“形象大使”和賦予光明希望的“代言人”。那麼,人們為什麼會對關羽如此情有獨鐘而又倍加尊崇呢?今日思來,或許與以下幾個方面不無關系:
一是忠義兩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就是忠君報國,無論這個皇帝到底是明主還是昏君,都要義無反顧,無條件服從,正所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說的就是這種觀念。而關羽恰恰就是這樣的人,即便面對漢獻帝那樣的末世之君,關羽同樣表現出瞭莫名的忠誠。許田射獵,見曹操有僭越舉動,關羽“提刀拍馬便出,要斬曹操”,幸虧劉備“搖手送目,不肯令出”才沒有釀下禍端。由此可見,關羽還是有著很濃重的忠君思想的。這種思想,即便在身陷曹營前後也同樣有著不一般的表現。關羽投降之前的條件之一就是“降漢不降曹”,投降之後,曹操為收買人心,於是封關羽為“壽亭侯”,結果關羽一見大印是堅決不受,直至曹操將大印改為“漢壽亭侯”關羽才笑納。而關羽的“義”主要表現在與劉備、張飛的“桃園結義”,“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更是將“義”做瞭最好的詮釋。對劉備如此,而對有恩於己的曹操同樣不失大義,以至於後來有瞭華容道“義釋曹操”的不凡舉動,看起來有背叛大哥、有違軍令的嫌疑,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更加襯托出關羽的義薄雲天。當然,無論忠也好,義也罷,關羽最死心塌地的還是劉備。千裡尋兄,過關斬將,沒有大忠大義和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不可能完成如此壯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