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轍在龍川
文章分類:北宋
蘇轍兄弟與東江似乎有千年宿緣。蘇軾1094年來到惠州,蘇轍1098年貶至循州。循州離惠州水路不足二百裡,時間卻錯開瞭四年。待至蘇轍來到龍川,蘇軾已被再貶至海南瞭。他們兄弟各自在東江呆瞭近三年,卻連一次照面也沒打過。唯一的交流方式便是詩書。
蘇轍與蘇軾為同年進士,他們隻相隔兩歲,從小一起玩耍,一起上學,又一起赴考和走向仕途,兄弟感情甚篤。歷史上,一傢三口都中進士的官宦世傢並不鮮見,南宋的吳潛就是一例。但既是進士之傢又被後人歸類為唐宋八大傢之列的文學世傢可能就是蘇老泉一傢瞭。據說蘇老泉給兒子起名時,就根據兄弟倆的不同性格,分別予以軾和轍的含義。軾和轍都是古代馬車上的一個重要部件。軾木裸露在外,鋒芒畢露,容易與外物發生碰撞。而輪轍卻在默默轉動,貼地前行,低調得不太引人註目。兩種不同功能和蘇軾兄弟的不同性格非常吻合。蘇老泉的良苦用心無非是提醒和警示孩兒們長大之後,為官為文都須拘謹慎行而防備。
如果說蘇軾才華橫溢、鋒芒畢露之中還夾有些許的桀驁不馴的話,那麼蘇轍就完全屬於內斂沉穩不事張揚的謙謙君子。但事實上無論你再小心翼翼,溫良謙讓,一旦你走入瞭政界,必定陷進仕宦的是非漩渦。不管你是有意識地參與還是無意識地卷入,一樣脫不瞭幹系。北宋年間的新黨與舊黨的鬥爭異常劇烈。基本是得勢一批失勢一批。得勢的一方位高權重,失勢的黜官貶職。這種宮廷內鬥也不是北宋時代的首創。唐代的“牛李黨爭”在數十年的較量中,也同樣連累著一批仕宦同僚,走馬燈似地上臺下臺,演繹著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悲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