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為何立傻兒子?晉書是否有貓膩?
文章分類:西晉
西晉有弒君篡位的前科,在法統上存在先天不足的情況,如果在選擇第一個繼承人的時候就把封建社會宗法制度的第一原則嫡長子繼承制給丟掉,對整個王朝的統治根基造成的影響可能比立一個白癡皇帝更為嚴重。
西晉一朝發生的兩次奪嫡事件的參與者分別是文皇帝司馬昭的嫡長子司馬炎、景皇帝司馬師的嫡長子司馬攸和武皇帝司馬炎的嫡長子司馬衷。其他皇子根本連入局的資格都沒有。
事實上關於惠帝不豫,武帝屬意他人的記載全部發生在司馬攸死前,咸寧二年武帝病重時群臣紛紛支持司馬攸導致武帝開始加強皇權後,太子的地位已經十分穩固瞭,詳細的可以參看仇鹿鳴老師的《咸寧二年與晉武帝時代的政治轉折》。
我再舉一個例子,1931年洛陽出土的《晉辟雍碑》,立於咸寧四年,全稱《大晉龍興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又在蒞之,盛德隆熙之頌》,是為瞭頌揚武帝司馬炎,太子司馬衷蒞臨辟雍尊禮重學而建。辟雍是天子講禮樂宣德化之地,自周代啟,但在此前從未有皇太子參與辟雍的記載,也就是說皇太子蒞臨辟雍是不合古禮的,而武帝和太子一共蒞臨辟雍五次,不僅如此,碑文中對武帝辟雍一事輕描淡寫,但極力稱頌皇太子:“皇太子聖德光茂,敦悅墳素,斟酌道德之原,探賾仁義之藪,遊心遠覽,研精好古,務崇國典,以協時雍。”“鑠哉皇代,時惟大晉。龍飛革命,天應人順。敷演彝倫,亮采賢俊。神化罔極,風翔雨潤。明明太子,玄覽惟聰,遊心六藝,再臨辟雍。”餘嘉錫先生在《晉辟雍碑考證》中解釋說“蓋碑立於咸寧四年,實專為太子蒞雍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