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如何“追星”:臨摹“偶像”作品 終成書法大傢
文章分類:明朝
董其昌臨《多寶塔碑》,臨作紙本,共7頁,每頁縱26.3cm,橫15.9cm,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多寶塔碑》縱285cm,寬 102cm,正書34行,每行66字。首題“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文。” 岑勛撰文,顏真卿書,史華刊石。天寶十一年752)刻於陜西興平縣千福寺,現存陜西西安碑林。
董其昌是堅定的終生臨摹的奉行者、實踐者。回顧其一生,董其昌在顏、王、米三傢之間盤旋。他傾慕顏書,自詡為“顏公知己”,四處尋訪,幾乎遍閱傳世顏書,終其一生未脫顏氏風格。但從董的成熟期的書風來看,與顏的雄渾博大拉開瞭距離,變得雲淡風輕。實際上,這正是董其昌的獨到之處,有意識地規避多數人所關註和追逐的部分。讀其所臨《多寶塔》,既師法顏真卿,又借鑒瞭王羲之的筆意,同時充滿董其昌的個人氣息,臨寫出個人情趣。世人學顏楷,多從《麻姑仙壇記》入手,董其昌的著眼點卻在《多寶塔碑》,奠定瞭一生的基調。“不成熟”意味著是“開放式”的,沒有那些固化的特征或習氣,所以也是一個利於個人發揮的契機。這恰恰對董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