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時期姚廣孝
文章分類:明朝
姚廣孝1335—1418),明初以僧人身份參加政治活動。
姚廣孝幼名天禧,字斯道。出傢後法名道衍。明成祖即位後,賜名姚廣孝。祖籍河南汴梁今開封),曾祖父隨宋室南渡時的難民逃到江南,落腳在長洲相城今屬蘇州)。祖父、父親都是鄉間郎中,生活雖清苦,但祖輩事佛積善,很受鄉裡敬重。姚廣孝十四歲時,當父親給他講授醫藥知識時,他鼓起勇氣對父親說道:我不想學醫,我願意讀書,將來掙得一官半職,幹一番榮宗耀祖的大事。
盡管姚傢祖輩事佛,但是當有子孫真正要出傢為僧時,還是引起瞭一番爭議。他的伯父姚震之支持,說道:“為學有成則仕於朝,榮顯父母,不則就學佛,為方外之樂。”父母聽後送他於裡中妙智庵,取法名道衍。從此開始瞭出傢人的生活。
姚廣孝出傢後不僅學佛,而且讀書工詩,“事道士席應真,得其陰陽術數之學”,並研治兵法。他雲遊四方,廣交名士,博通佛、道、儒諸傢之學。瞭解他的友人說他:“有當世才,雖自匿,欲有所用之。”姚廣孝則在勤奮學習中成為瞭當時頗有名氣的高僧。他自己也說:“餘少為浮屠而耆於文,凡昔浮屠之號能文者之文,無不遍求而博覽也。”
吳中富庶,也是人才薈萃之地。姚廣孝好友高啟、楊基、張羽、徐賁號稱四傑,比之於唐代詩人王、楊、盧、駱。其中徐賁傢居望齋門外,故號北郭生。比鄰而居的高啟、王行、宋克等十人,號稱“北郭十友”,均與姚廣孝結為詩文好友。但當他們勸姚廣孝棄佛歸儒時,被他用無言長笑拒絕瞭。姚廣孝並非“陽釋陰儒”。大約至正二十三年,他從遇庵和尚於徑山習禪,潛心於內外典籍之學,開始瞭佛、儒二傢的對比與選擇。在學佛訪友、詩文酬和中,他的政治思想逐漸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