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正面形象的錦衣衛:土木堡之變護駕功臣袁彬
袁彬1401—1488),字文質,新昌縣義鈞今宜豐縣澄塘鎮秀溪村)人。明代著名錦衣衛鄉首領,中國歷史上最具正面形象的……
袁彬,字文質,新昌縣義鈞人。明代著名錦衣衛鄉首領,中國歷史上最具正面形象的錦衣衛。
袁彬出生近侍傢庭,自幼聰穎,能詩善文。其父袁忠,建文四年被選為錦衣衛校尉,在宮中近40年,一直當皇帝的近侍。正統四年袁忠辭疾傢居,以39歲之子袁彬代其校衛職。錦衣衛是護衛皇宮的新軍,具有監管邢獄、巡查緝捕的權利。校衛則是一般的衛士。元彬雖地位卑微,然因在“土木堡之變”護駕北征,成為捍衛國格、護駕有功的英雄。
明正統十年七月,北方的瓦刺部首領也先分兵四路,大舉南犯。此時,正值宦官王振掌權,英宗朱祁鎮名存實亡,面對瓦刺的進攻,王振不與諸大臣商議,擅自調動50萬軍挾持英宗親征。明軍至大同後,王振風聞也先兵力強大,沒等交鋒,便嚇得收兵回京。八月,明軍行至土木堡,瓦刺追兵殺到,明軍陣腳大亂,王振被殺,英宗被擄。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變”。也先擁帝北上,英宗的眾多侍從拋下英宗不顧,倉皇逃命去瞭,唯有袁彬跟隨英宗寸步不離,吃飯穿衣、行走睡覺,與瓦刺首領交涉等一切事務,全由袁彬承擔。他對英宗的照料無微不至。英宗被擄後,住的是破舊不堪的蒙古包,每到夜晚,北風刺骨,英宗難以入睡,袁彬便解開衣服將英宗凍僵的腳裹入懷中取暖,每逢隨軍轉移車馬不能行,他便背著英宗而行;當英宗仰頭南天,長籲短嘆時,他便反復開導,堅定英宗回國的信心。英宗對袁彬的依賴也到瞭片刻難離的地步。有一次,袁彬感冒發燒不省人事,英宗急的不知所措,趴在他的背上大哭。不料經英宗這麼一壓,袁斌出瞭身大汗,感冒竟不治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