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失敗後 明明可以選擇“生”的譚嗣同 為何要留下來赴死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關山遠:“高官”左宗棠是怎麼花錢的?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每每讀起這首讓人蕩氣回腸的詩句,眼前總會浮現出英雄義士譚嗣同那張堅毅的面容來。作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在死神即將來臨時,沒有痛哭流涕的懺悔,也沒有卑躬屈膝的求饒,而是從容賦詩,慷慨赴死。那種大義凜然的悲壯,視死如歸的氣概,時至今日仍然讓人唏噓之餘敬佩不已。
譚嗣同1865年-1898年),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傢、思想傢,維新志士。
▲譚嗣同1865.3.10—1898.9.28)
少年時譚嗣同師從歐陽中鵠,後在其影響下加入維新派。他經歷瞭大清帝國衰落腐敗的過程,目睹瞭列強踐踏下的中國到處民不聊生的情景,內心感觸頗深。他主張中國要強盛,隻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還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對當局和列強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大加討伐,呼籲國人團結一致,共禦外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