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諸葛亮、周瑜三大軍師分析
荀彧被冠以“王佐之才”的稱號。所謂王佐之才,就是“輔佐君主成就王業的人”。這裡的“王”,恐怕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君主”、“君王”,它的內涵更偏指“王道”,即依靠“聖王仁義教化”治理國傢的方式。當然,我個人認為純粹的“王道”是不可取的,亂世治世都不可以,尤其是在亂世。實際上荀彧也不是那種固守“王道”的儒傢衛道士,但至少忠君、仁義、德政的思想在荀彧的政治思想中占據主導地位。基於這樣的思想結構,結合亂世務實的現實需要,荀彧必然會成為一個全能型,而且處事細致的智囊。正是由於荀彧智能的全面和細致,所以我們看到他不僅能提出正確的戰略戰術、給予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正確政治方針,還能分撥糧草、舉薦賢能,可謂樣樣皆通,樣樣皆精。因此善於用人的曹操往往讓他做後方的總調度官,成為自己在外出征強大的後盾。
諸葛亮博學多思。當年躬耕南陽,閉門十年精讀經典,因而成為飽學之士;找老婆不以外貌為依據。年輕瀟灑的諸葛亮,偏找瞭個其醜無比的黃阿醜。認才學不認相貌,天下男子有幾人做得到?一個戰略理論傢,一篇《隆中對》,分析天下大勢,非常透徹。勇於承擔責任,如失街亭後,自貶三級。重視科學,,親自發明木牛流馬。正確確定和執行少數民族政策,如七擒七縱。但他也有很多缺點架空劉禪、窮兵黷武,禍國殃民、不挖掘,吸收,培養新人才、壓抑,打擊原有優秀人才、處理內部矛盾不恰當、不敢直言劉備過失,不敢勸阻劉備過錯、錯誤選擇繼承人、不懂處理後事、對江東一味退讓,令江東得寸進尺,造成部下失和、任人唯親。但其諸葛亮的一生,為瞭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謂嘔心瀝血,忠貞不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直到五丈原孤魂歸天時,還念念不忘劉傢的江山社稷大業。若用現代語言來總結表述,諸葛亮的一生,是久經考驗的一生,與人、與天奮鬥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無私奉獻的一生,更是充滿智慧的一生。他算得上模范軍師、模范丞相、優秀相父與師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