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恥竟然恥到這等地步,難怪嶽飛的母親下手那麼狠
文章分類:南宋
你也會想看的:豪放不足以形容——辛棄疾(陳可抒講座實錄12)
嶽飛在《滿江紅》中寫下“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的千古名句,表達一個忠心耿耿的武將對匡扶社稷的自我鞭策之心。而他的母親,河南鄉下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婦,竟然下得瞭手,在愛子的背上血淋淋地刺上“精忠報國”四個字。
一個鄉野農婦哪來這麼堅決的愛國熱情呢?這還得從天理難容的靖康之恥說起。
北宋宋欽宗靖康二年1月9日,都城開封外城被金軍攻破,金軍將帥並未立即攻城,隻是占領外城四周。宋欽宗派人到金營求和。金軍統帥宗翰說要求太上皇到金營談判。宋徽宗不敢去,宋欽宗不得已,以太上皇受驚過度、痼疾纏身為由,由自己代為前往。但這恰恰中瞭金人的圈套。金軍一開始就有瞭羞辱大宋皇帝之心。
宋欽宗到金營後,金軍統帥卻不與他相見,隻是派人索要降表。宋欽宗不敢違背,慌忙令人寫降表獻上。而金人卻不滿意,並命令須用四六對偶句寫降表。宋欽宗迫於無奈,說事已至此,其他就不必計較瞭。大臣孫覿反復斟酌,改易四遍,方才令金人滿意。降表大意不過就是向金俯首稱臣,乞求寬恕,極盡奴顏卑膝之態。呈上降表後,金人又提出要太上皇前來,宋欽宗苦苦懇求,金人方才不再堅持。接著,金人在齋宮裡向北設香案,令宋朝君臣面北而拜,以盡臣禮,宣讀降表。當時風雪交加,宋欽宗君臣受此凌辱,皆暗自垂淚。投降儀式進行完畢,金人心滿意足,便放宋欽宗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