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穆宗是個怎樣的皇帝?歷史是怎樣評價他的
文章分類:明朝
明穆宗隆慶皇帝朱載垕(hòu),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生於嘉靖十六年(1537年),是明世宗與杜康妃之子,其母親杜康妃失寵,又非長子,很少得到父愛。
少年裕王
嘉靖十八年(1539)二月封為裕王,與莊敬太子、景恭王同一天受冊封。不久,莊敬太子死去,世宗因裕王年長並且有才能,被定為皇位的繼承人,然而,朝中內外猜忌懷疑,經常有人談論此事,世宗於是命令裕王前往封國。剛滿16歲的朱載垕就藩裕王,在裕王邸生活瞭13年,使朱載垕較多地接觸到社會生活各方面,瞭解到明王朝的各種矛盾和危機,特別是嚴嵩專政、朝綱頹廢、官吏腐敗、“南倭北虜”之患、民不聊生之苦,內憂外患使他更加關心朝局。
成為儲君
本來他可安心當王爺,但命運總是變幻莫測的,他的兩位長兄先後早死,他成為儲君。最終即位為皇帝。作為一個王爺,他能夠比普通老百姓與皇宮中的人更多的瞭解民間疾苦,更多的針砭時弊,對嚴嵩亂政,外憂內患有更清楚的認識,對他登基後的作為有很大影響。
施行新政
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明世宗駕崩,裕王朱載垕即位,改元隆慶,是為明穆宗。明穆宗立即糾正其父的弊政,之前以言獲罪的諸臣全部召用,已死之臣撫恤並錄用其後,方士全部付有司論罪,以前的道教儀式全部停止,免除次年一半田賦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的所有欠賦;又停止明世宗為博孝名強行施行的明睿宗(即明世宗本生父興獻王)明堂配享之禮(即秋季祭天,要以在位皇帝之父合祭,為此導致明太宗廟號被改為明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