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反對把杜甫當詩聖,認為他完全站在地主階級一邊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奉先縣詠懷》)是杜詩名句,深刻揭露、辛辣批判瞭貧富不均的社會現象。千餘年後的今天,我們讀起來還是會受到震撼,會被詩人敢於為窮苦百姓仗義執言的精神所感動。但是,郭沫若卻不是這樣的。他在承認詩人的難能可貴之後,也對詩人提出瞭更高的要求:"既然認識瞭這個矛盾,應該怎樣來處理這個矛盾?也就是說:你究竟是站在哪一個階級的立場,為誰服務?"按照郭沫若的邏輯,杜甫如果真的是為人民利益呼號,就應當揭竿而起。既然你甘於平庸,肯定是"站在地主階級的立場、統治階級的立場,而為地主階級、統治階級服務的。"
類似的例子還有"‘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吳越'《喜雨》)的站在統治階級立場‘心狠手毒',希望帝王能對‘吳越'的造反者們予以‘滂沱'般的清洗。"
通過以上“考證”郭沫若得出瞭這樣的結論:"杜甫是完全站在統治階級、地主階級一邊的。這個階級意識和立場是杜甫的脊梁、貫穿著他遺留下來的大部分詩文"。"以前的專傢們是稱杜甫為‘詩聖',近時的專傢們是稱為‘人民詩人',被稱為‘詩聖時',人民沒有過問,被稱為‘人民詩人'時,人民恐怕就要追問這個所以然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