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枝山晚年狂草曹植詩四首,嘆無人可知
文章分類:明朝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於天順四年十二月六日,卒於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因長像奇特,而自嘲醜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人稱為“祝京兆”,明代著名書法傢。
祝允明,也叫祝枝山,他出生在官宦之傢,自幼受傢庭文化的影響,喜歡讀書寫字,雖然多次應試不中,於19歲才考中舉人,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對仕途的追求。
祝枝山擅長詩文和書法,尤其是在書法方面,又精楷書和草書,他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又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傢之代表。他在草書方面直追二王,師承多人,米芾、黃庭堅等都是他學習的對象,在草書風格方面,他的氣象可與懷素、張旭可比。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沒有好的線條,書法就失去其生命力。尤其是草書,更是對一個人線條好壞的考量。祝枝山的草書線條筋骨全顯,力道十足,用筆老辣,這都得益於他自幼對書法的酷愛和學習,也成為他一生的藝術追求。
祝枝山以行草獨步於時,在他65歲這年冬日,朔風凜冽,不由思慕古人,揮就曹植名篇《箜篌引》、《美女篇》、《白馬篇》、《名都篇》四首,神思俊爽,慨嘆“知我者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