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苦諦”與杜荀鶴詩的身世之嘆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才女上官婉兒居然是娛樂明星,而且發揚瞭唐詩?
內容提要晚唐山林隱逸詩人中多嘆老嗟卑之作,在杜荀鶴詩集中,更是充滿瞭感傷身世的淒涼戚苦之聲。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飽經坎坷、屢受摧挫的人生體驗使他不得不信解佛理禪意,尤其是對佛教“苦諦”深有體會;另一方面也因為與佛門有較深淵源,所以對世事人生有比一般人更深的感悟和更多的感嘆。這種身世諸苦的詩篇,反映瞭封建社會部分文人的心靈歸宿與精神結局。關鍵詞杜荀鶴身世佛教苦諦杜荀鶴是晚唐傑出詩人之一,他生當唐末,卒年已接近五代,論其詩歌成就,謂為有唐一代詩史的殿軍似亦不為過。在當時,他就因其“多慚到處有詩名”《敘吟》)的突出成就而被顧雲認為是“詩傢之雄傑”顧雲《唐風集序》)。後來宋代的嚴羽在《滄浪詩話·詩體》中,認為晚唐隻有三人具備稱“體”的資格,其中除瞭大名鼎鼎的李商隱與杜牧之外,再就是以杜荀鶴命名的“杜荀鶴體”。在明清以來的詩話著作中,雖然頗有認為他詩風俚俗,且多嘆老嗟卑之音的微辭貶語,但也不乏稱道他能以詩作真實地反映唐末社會動亂現實,具有詩史意義的贊賞譽美之言。至近現代以來,更有不少文學史認為他是晚唐詩壇繼承杜甫、白居易的優良傳統,關心民瘼,針砭社會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