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寧王朱棣為什麼不願做藩王卻要起兵謀反?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歷史上著名的姐弟戀:明憲宗和他的寵妃萬貞兒(下)
前面我們已經講過,朱元璋為瞭把皇太孫朱允炆推上皇位,把各個兒子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規定他們不能隨意進出封地。一來可以幫助建文帝固守邊疆,二來可以防止藩王們起兵造反。這看上去,似乎是個完備無缺的方案,但是不料,建文帝登基的那年七月,公元1399年,朱棣便以“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以清君側之惡。”為理由,在北京起兵反叛,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朱棣放著這堂堂的藩王不做,卻要鋌而走險,走上反叛的道路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吧。
第一,姚廣孝的鼓舞。馬哲裡面說外因(周圍環境)對事物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先來看看朱棣身邊的謀士姚廣孝吧。姚廣孝,史書上記載此人三角眼,面若病虎,乃是相貌醜陋,狡猾兇狠之人。他是朱元璋安排給朱棣的主錄僧人,平時幫助他做一些法事。姚廣孝的法名叫道衍,我們前面已經提到過瞭,說此人在84歲臨死之前,要求朱棣放瞭建文帝的主錄僧人宗泐和尚 ,朱棣答應瞭。可見,兩人關系非同一般。僧道衍是本是讀書人,生長在元朝末年,這人屢試不第,感覺前途失意,便出瞭傢。出傢後卻仍然關註天下大事,是個胸懷大志,一心要做一番大事業的人。朱棣21歲就藩北平之時,道衍和尚主動要求跟隨朱棣一同去北平。朱棣有些納悶,道衍和尚說瞭一句,我要留在你身邊,我要送給你一頂白帽子。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朱棣本身是藩王,“王”字上面要加一個“白”的帽子,就是“皇”。朱棣聽後,大驚失色,不料眼前的道衍和尚竟然說出這等叛逆的話來,但是隨後兩人一拍即合,一同上瞭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