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曾率舟師駐紮泉州
文章分類:明朝
□名人萍蹤■黃榮春文/圖
鄭和自永樂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間,七下西洋,涉滄溟十萬裡,歷經三十餘國,穿越馬六甲海峽,橫跨印度洋,抵波斯灣,到達非洲東岸,開辟一條嶄新的航線,比哥倫佈發現美洲新大陸早87年,比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早92年。它是人類征服海洋的壯舉,在航海史上留下光輝燦爛的篇章。
學術爭議
目前學術界多認為鄭和七次下西洋每次均駐於長樂太平港,其舟師每次都從五虎門揚帆下西洋,其主要理由是鄭和《天妃之神靈應之記》碑記載鄭和“累駐”於長樂。關於“累駐”之事,碑刻原文是,“若長樂南山之行宮,餘由舟師累駐於斯,伺風開洋,乃於永樂十年奏建”,即鄭和在永樂三年1405年)至永樂十年1412年)因累駐於長樂,故建南山之行宮天妃宮),並不是說鄭和七次下西洋前均駐於長樂太平港。
鄭和七次下西洋前,是多次駐於長樂太平港以“伺風開洋”,但也曾駐於泉州後渚港。筆者在1985年紀念鄭和下西洋580周年時曾撰文指出:鄭和七次下西洋期間有六次駐於長樂太平港,其全部舟師可能隻有五次從五虎門直接揚帆下西洋。鄭和兩次駐於泉州,其部分舟師或全部舟師有可能兩次從泉州後渚港起航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