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自珍和李汝珍提出的思想深得人心,但他們的遭遇實屬寒心
文章分類:清朝
你也會想看的:作傢曾靜:大王,我想你!
內外憂患的加深,使先進知識分子開始註意瞭現實問題,尋找起挽救危機的良方。他們開始摒棄18世紀風靡一時的隻重經義的漢學,重新發揚瞭清初學者們倡行的經世致用思想,並主張對社會各方面進行改良和揭露。龔自珍和李汝珍就是他們的代表。
龔自珍1792-1841)生長在浙江仁和杭州)的一個世代書香的傢庭。青年時期,就親眼見到瞭東南地區的貧富不均、奢侈腐化、官冗人浮、唯唯諾諾的景象,受到過一些比較進步、註重補會實際問題研究的思想傢如包世臣、劉逢祿)的影響,因此,立志有所改革。嘉慶二十四年1819),他考中瞭舉人。第二年,28歲的他,捐資做內閣中書,寫出兩篇改革的時文,一篇叫《西域置行省議》,一篇叫《東南罷番舶議》,主張在新疆設立行省機構,在東南扼制西方侵略者的侵略。道光十年1830),他考中進士,正式在京中供職。在京期間,他經常和魏源、林則徐等交往,跟他們共同組織瞭“宣南詩社”,討論匡時救國的問題,很受道光皇帝大紅人穆彰阿的嫉妒,抱負不得施展,後來隻好辭官歸裡,講學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