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不是唐伯虎!他最珍貴的精神是憤怒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羋月傳》中舌燦蓮花的張儀,在真實歷史上其實更厲害
文/新浪專欄水煮娛韓浩月
電視劇《思美人》已經播出一段時間,針對這部劇以及屈原的爭論已經有許多。作為一部古裝劇,並且在《甄嬛傳》、《瑯琊榜》已經奠定瞭新古裝劇基本風格的前提下,想要拍好《思美人》不容易,況且,它的故事主角還是公認最難拍的屈原。
屈原難拍,是因為對他的歷史評價已經固化,被流放,滿懷積鬱,投汨羅江而死,使得後世之人每當想到屈原,除瞭感懷他的愛國主義精神之外,體會最深刻的,就是他身上的那份沉重瞭。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名人,除瞭李白等少數詩人是真出世、真浪漫之外,其他的多為忠君思想所累,沒有活出自我,但如果時光倒流,回到過去的時代,難道這些文人身上,除瞭心懷國傢,就有別的興趣與志願嗎?
不得不說,《思美人》在勾勒屈原形象上,走出瞭極為大膽的一步。少年屈原的小鮮肉形象,以及青年屈原的瀟灑倜儻,實際上是在對觀眾心目中既有的屈原印象是一種“冒犯”。屈原與詩友無明等四人泛舟吟詩作對的情形,其放蕩不羈,其才華橫溢,很容易令人聯想到周星馳在《唐伯虎點秋香》中塑造的唐伯虎。這樣的屈原是可愛的,我們不能因為屈原後世的冤屈,就必然地認為他的青少年時代也是整天眉頭緊鎖,一個意義風發的青年屈原,如何變成心懷寂寥的老年屈原,這才應該是觀眾應該去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