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巧諫齊景公戒酒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秦穆公二(弦高犒師、放虎歸山、再接再厲)
文/周禮
人們常說,忠言逆耳。歷史上有不少忠良之士因直言進諫,或遭受牢獄之災,或掉瞭腦袋,或被滿門抄斬。人們不禁感嘆,我完全是出於一片好心呀,為什麼好心就沒好報呢?
無可非議,忠言肯定是利於行的好話,對個人或社會都是極具價值的,那為什麼忠言聽起來總讓人覺得不舒服,而很少為人所接受呢?原來,這是因為進忠言者往往未註意到說話的時機和方式。既然大多數人都喜歡聽順耳的話,那麼為何不換一種方式,讓逆耳變為順耳呢?
直言的精神固然可貴,但直言的目的是為瞭讓別人改正錯誤或聽從自己的建議。如果直言令人產生抵觸情緒,這就猶如矛與盾,兩者相碰,其結果可想而知,不但不能達到言者的初衷,甚至適得其反,惹惱聽言者。如果直言者能夠註意說話的技巧,稍微繞一個彎,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春秋時期,有一位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的士大夫。他一生向君王進諫無數,而每次都能達到預期的目的,讓對方欣然地接受。不但沒有因此招惹麻煩,反而得到瞭君王的常識、褒獎和尊敬。這位奇人就是齊國的大夫晏嬰,也稱晏子。
齊景公嗜酒,這是大臣們沒有誰不知的一件事情。大臣們很擔心,害怕長此以住,齊景公會荒廢瞭國傢政事。可是,擔心歸擔心,大臣們沒有一個敢直接對齊景公指出,隻能在私下裡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