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謙詠頌常山石灰的傳說
文章分類:明朝
特約撰稿人畢建國王有軍/文王順利/圖

於謙在年輕時,極有可能路過常山,並得以吟頌石灰。
●明志詩《石灰吟》的由來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於謙(1398-1457),字廷益,號節庵,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傢、軍事傢和民族英雄,所著七絕《石灰吟》正氣凜然,豪氣幹雲。
在常山縣何傢、輝埠(古為灰埠)一帶,就流傳著兩個關於於謙吟頌常山石灰的傳說。
其一的說法是“於謙在年輕時,路過常山,得以吟頌石灰”。
於謙年輕時,隨傢人前往江西走親戚,乘船沿錢塘江逆流直上,來到常山江畔,看到常山港北岸一些山體遍白,像雪山一樣。山腳下還有幾個窯口青煙滾滾,甚為驚奇,便向船夫打聽緣由。船夫告知是在燒制石灰。時間久瞭,石灰窯附近的山都被染白瞭。於謙聽後,若有所思,感慨良久。在這次訪親期間,他完成瞭千古名篇《石灰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