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早期翻譯的浪漫主義風格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作為閻錫山的兒子,為何淪落到在美國開貨車的地步?
郭沫若是我國著名詩人,在文學、藝術、歷史學、考古學和甲骨文研究等領域均有建樹。郭沫若還是成績斐然的翻譯傢,其翻譯生涯長達50多年,譯文數量龐大,影響深遠。
翻譯詩歌翻譯浪漫
郭沫若不僅詩歌創作成就斐然,詩歌翻譯也是其翻譯成就中最突出的部分。郭沫若翻譯最多的當屬浪漫主義詩歌。
1913年底,郭沫若經朝鮮赴日本主修醫科。在日本留學期間,海涅的《歸鄉集》第十六首成為他的翻譯處女作。該譯文原見於1920年3月30日郭沫若致宗白華的信,信中註明該詩是他五年前的舊譯。信中郭沫若還提到,他尤其喜歡海涅的這一首詩,“他的詩表示著豐富的人間性,比起泰戈爾的超人間性的來,我覺得更要近乎自然”。郭沫若翻譯此詩與他在日本學醫也有一定關系。日本對醫科生的外語要求較高,除基礎課外還要學好幾門外語:第一外語是德語,第二外語是英語,第三是拉丁語。“教外國語的先生大概都是帝大出身的文學士……他們總愛選一些文學上的名著來做課本。”上課時,不是先生講課,而是讓學生將原書讀一節後再用日語進行翻譯,“因此學生的自修時間差不多就是翻字典”。這樣的學習過程讓郭沫若的德語有瞭很大的提高,為其後來的翻譯夯實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