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詩中的真摯情感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戚繼光練兵還要定期考試?成績不好要挨打和勸退
顧炎武讀書塑像。位於江南水鄉昆山城內西北隅亭林公園的顧炎武塑像。昆山顧炎武紀念館內景)。
劉 勇
汾州祭吳炎潘檉章二節士
顧炎武
露下空林百草殘,
臨風有慟奠椒蘭。
韭溪血化幽泉碧,
蒿裡魂歸白日寒。
一代文章亡左馬,
千秋仁義在吳潘。
巫招虞殯俱零落,
欲訪遺書遠道難。
顧炎武,原名絳,字寧人,明朝亡後改名炎武,學者尊稱其為亭林先生。他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語,永遠激勵著仁人志士為國傢為民族的前途而奮鬥。顧炎武的一生充滿著傳奇的色彩,他臨危受命,組織義軍,死守危城,九死一生;兩次罹滿清的大獄,幸有歸莊、路澤溥等摯友與親人大力營救,才得以脫險;背井離鄉,北遊三十八年,名為遊學,實為南北志士溝通之津梁;方嚴自律、著述以終……亭林將其鬱鬱孤忠與融匯古今的學殖修養化而為詩,遂開辟出一種凝重蒼勁的境界,所謂“清景當中,天地秋色”是也,這正是他終身堅守的“博學於文、行己有恥”人生原則最直觀的體現,也即嚴迪昌先生《清詩史》中所說的“從實質上說乃是自我價值、自我人格完善在時代大潮中得以相融貫的具體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