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論|兩晉——索靖《草書狀》
文章分類:西晉
你也會想看的:潘安到底有多帥 貌比潘安形容的是什麼
索靖公元239年-303年),字幼安,西晉敦煌人,中國著名書法傢,史上第一位草聖東漢張芝姐姐的外孫,書法上受張芝的影響很深。索靖是王羲之的前輩,他以善寫草書知名於當時,尤精章草章草是隸書草化後的字體)。索靖的書法,濃淺得度,內涵樸括,氣勢雄厚。古樸如漢隸,轉折似今草,歷來被書法傢稱為上乘。梁武帝蕭衍稱譽他的字說:“飄風忽舉,鷙鳥乍飛”。他的字傳世的有《出師頌》、《月儀貼》、《急就章》等。他著《草書狀》一篇,對中國書法的演變、風格、氣韻、用筆及章法等方面作瞭全面論述。
這篇《草書狀》,就是在東漢草書書法傢崔瑗《草書勢》的基礎上,從文字的實用性和書法藝術美兩個方面來論述和描繪的.草書的實用性是“去繁”,所以能“下周謹案”;草書的藝術美是“存微”,所以“大象未亂”能“上理開元”,因而促使瞭“事業並麗”。全文的主線,是對草書藝術美的描繪,以比擬的筆法,把草書的動態美、靜態美,豪壯的一面、飄逸的一面,靜中有動的姿態、動中有靜的姿態,都描繪得形象退真。草書有“婉若銀鉤”的剛,有“漂若驚彎”的柔,有“駭龍反踞”的勁猛,有“凌魚奮尾”的流暢,可以說都寫得有聲有色。特別在“倜儻而不群”和“自檢於常度”方面,理論性則更為深刻。兩者既矛盾又統一,正由於“自檢常度”,所以才能真正“倜儻而不群”;兩者統一在藝術實踐之中,便可達到理想的境界—“精微”,這是一般庸俗之人所忽視、而是一個真正的“篤藝之彥”所役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