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一生清正廉明, 死後傢人為何安排21口棺材同時下葬? 原因簡單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王世貞·跋范仲淹《道服贊》
大傢都知道,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中,還是出現瞭不少清官,這些清官不畏權貴,敢於為民做主,書寫瞭大量華麗的篇章。今天筆者給大傢介紹的則是包拯,他可是北宋時期最著名的清官,曾先後擔任開封府知府和龍圖閣直學士,不過我們必須承認的是,包拯和關羽一樣,基本上都被神化瞭。包拯一生更是有許多的奇聞異事,今天聊聊包拯死後的故事。因為包拯一生十分清廉,並且愛民如子,深受百姓的愛戴,在民間更是被稱為包青天,正因為如此,千百年來,無論是在古書中,還是在現代影視劇中,包拯總是一副很嚴肅的形象。據史料記載,包拯在擔任監察禦史時,曾先後向皇帝遞交瞭187份奏折,這些奏折全部都是彈劾貪官污吏,要求皇帝罷免這些害群一馬。其實從這裡,也可以反映出包拯在當官的時候,還是得罪瞭不少人。
不幸的是,嘉佑七年,被老百姓譽為包青天的包拯卻不幸去世,當時宋仁宗為瞭表彰包拯的功勞,追封他為禮部尚書,這可是一種無上的榮寵。據資料揭露,包拯是在東京汴梁去世,死後被運回到老傢合肥下葬。這其實很好理解,在中國古人的觀念中,一直都認為安土重遷,落葉歸根,死後一定要回到傢鄉才算是功德圓滿。包拯自然也不例外,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包拯在出殯的那一天,居然有21口棺材從合肥的7個城門被抬出去,而在這所有的棺材中,顯然隻有一個是真的棺材。那麼我們不妨設想之下,包拯一生清正廉明,死後傢人為何安排21口棺材同時下葬?這個其實就和三國時曹操的做法類似,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避免仇傢來盜墓,當然曹操除瞭害怕這個外,還害怕有不安好心的盜墓賊,為瞭搶奪寶貝,也會對自己的陵墓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