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敗論英雄!崇禎殺袁崇煥導致瞭明王朝的覆滅?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大太監魏忠賢——從倒馬桶到明朝掌權人!
但是崇禎皇帝還是沒有學他的祖先們,登基伊始,他就體現瞭他高出明朝皇帝的地方。一是果斷,二是勤政。天啟七年八月丁巳,崇禎即皇帝位。十一月甲子,安置魏忠賢於鳳陽,十一月乙巳,魏忠賢縊死。十二月,魏良卿、客氏子侯國興伏誅。崇禎元年正月丙戌,戮魏忠賢及其黨崔呈秀屍。六月,削魏忠賢黨馮銓、魏廣微籍。崇禎二年正月丁醜,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這一系列的舉措,雷厲風行地清除瞭魏忠賢和客氏的勢力,鞏固瞭自己的政權地位,閹黨之禍逐漸澄清。使得朝野上下精神為之一振,人們仿佛看到瞭明朝的希望。但是他隨後又繼續寵信宦官王承恩,和以前的皇帝犯瞭同樣的錯)。
至於他的勤政,《明史.本記第二十四》中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而且,從崇禎的諸多舉措來看,他也是想有為的,他在位十七年,動輒下《罪已詔》來安撫民心,所用之言都極盡自責之能事。如在十年閏四月大旱,久祈不雨時的《罪己詔》上,皇帝是如此說的。“……張官設吏,原為治國安民。今出仕專為身謀,居官有同貿易。催錢糧先比火耗,完正額又欲羨餘。甚至已經蠲免,亦悖旨私征;才議繕修,輒)乘機自潤。或召買不給價值,或驛路詭名轎抬。或差派則賣富殊貧,或理讞則以直為枉。阿堵違心,則敲樸任意。囊橐既富,則好慝可容。撫按之薦劾失真,要津之毀譽倒置。又如勛戚不知厭足,縱貪橫瞭京畿。鄉宦滅棄防維,肆侵凌於閭裡。納無賴為爪牙,受奸民之投獻。不肖官吏,畏勢而曲承。積惡衙蠹,生端而勾引。嗟此小民,誰能安枕!”《明季北略》卷十三)但就這樣一個果斷、勤政、愛民的皇帝,為什麼會亡在煤山的清風明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