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界 | 這兩個商人本身無才卻身價千萬,連司馬遷都主動為其背書!
文章分類:西漢
你也會想看的:被稱為穿越者的王莽有多狠,逼死瞭三個兒子和孫子

如果想經商賺錢,可是本身無此才,怎麼辦?司馬遷也考慮到瞭這一點,在《貨殖列傳》提供瞭兩個學習榜樣,一個是刀間,一個是師史。
刀間,西漢初年的大商人,生卒年不詳。亦作刀閑、刁閑、刁間。當時齊地有一種不大好的風俗,對奴仆很鄙視,不講“人權”。可是刀間很奇怪,偏偏對這些所謂的“下等人”很重視。不像一般人總是把奴仆定義為“刁滑之徒”,而多加防備、憂懼,經常不是拋棄就是賤賣。
刀間卻把這些傢奴看作寶貝,到處購買收留那些主人不願要但他認為精明強幹的奴仆。刀間購買瞭大量的奴隸,並不是用來侍候自己或是做粗活重活,而是充分利用他們的特長及聰明才智,替自己“招財”。
刀傢的奴仆成為主人的“商業代理人”,被派到各地去做買賣,追逐漁鹽等商業上的利益。有些奴仆善於社交,就讓他們用賺來的錢購置車馬,結交地方長官。刀間對傢奴非常信任,放他們出去後,很少加以限制,使得這些“代理人”在經商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依靠奴仆的效力,刀間數年間致富達數千萬錢,成為當地首屈一指的大富。當然刀傢奴仆自身也賺瞭錢,生活過得比普通的平民還好,以致流傳這麼一句話:“與其出外求爵,不如在刀傢為奴”。說的就是刀間能使奴仆自身富足而又能為他竭盡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