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生活貧苦不忘扶貧 著書講述風箏紮制技術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農歷三月三,江南歷來有放風箏的習俗,諺語說:“二月二,搓麻線,三月三,放風箏。”在清代也有一個人不僅有高超的風箏紮制技術,喜歡放風箏,還利用風箏扶貧,他就是我國清代著名作傢、《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
曹雪芹出身金陵名門官宦之傢,在江寧織造府度過瞭他早年錦衣玉食的公子哥生活。到雍正六年(1728年),曹傢因虧空獲罪被抄傢,此時15歲的曹雪芹隨傢人遷回北京老宅。隨著傢業的不斷衰敗,曹雪芹後來又移居北京西山。曹雪芹素性放達,是個雜傢,他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都有所研究。
在西山居住期間,曹雪芹生活十分困頓,他的朋友愛新覺羅·敦敏在《瓶湖懋齋記盛》中記載,曹雪芹傢貧窮的程度是“築石頭為壁,斷枝為椽,垣堵不齊,戶牗不全”,經常是“舉傢食粥酒常賒”,生活有時都要靠親朋好友接濟。但貧困沒能打倒他,多年艱辛反而孕育出巨著《紅樓夢》。與此同時,曹雪芹還沒忘瞭接濟扶持比他更貧窮的人。
曹雪芹扶貧並非偶然。由於精通醫術,他為貧苦百姓治愈瞭多種頑癥,人們稱贊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敦敏在《瓶湖懋齋記盛》就記載瞭曹雪芹救助一個姓白的老太太的故事:“初,媼有一子,襁褓失怙。夫傢無恒產,依十指為人做嫁衣。兒已弱冠,竟染疫死。彼遂傭於大姓,不復有傢矣。去冬哭損雙目,乃至被辭,暫依其甥。既無醫藥,又乏生資,已瀕絕境。適遇雪芹過其甥處,助以藥石,今春漸能視物矣。”這裡記載的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的冬天,曹雪芹到他住處附近的白傢疃訪友,偶然在外甥傢裡遇到無錢看病的白媼,然後給她醫治眼疾,經過一段治療,使得其眼“今春漸能視物矣”,並且幫她墊付瞭藥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