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國首任駐外公使郭嵩燾:除薪俸和養廉銀外,分文不取
文章分類:清朝
郭嵩燾(1818—1891),湖南湘陰人,字伯琮,號筠仙,學名先杞,後改名嵩燾,是清末洋務運動的倡導者和外交傢。郭嵩燾1847年考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任蘇松糧道、兩淮鹽運使、廣東巡撫。1876年,郭嵩燾任駐英公使(中國第一位駐外公使),1878年兼出使法國欽差大臣。
郭嵩燾是近代洋務思想傢,是晚清時期中國首任駐外公使,曾出任駐英公使並兼任駐法使臣,是中國十九世紀末維新派的先聲,郭嵩燾痛恨閉關鎖國,力主開眼看世界,早已被證實是明智之見和明智之舉。他曾先後擔任蘇松糧道、兩淮鹽運使、廣東巡撫,均是有豐厚“油水”的官職,但他除瞭份內的薪俸和養廉銀之外,分文不取。
與曾國藩、劉蓉等成為摯友
在湖南湘陰縣城西正街上,有一座四棟相連的宅院,是晚清時期中國首任駐外公使郭嵩燾的故居。因院內種有兩株石榴樹對著書齋,故名“面榴軒”。在這個灰瓦白墻的斑駁宅院中,有一副楹聯懸掛於祠堂兩側的大門上,“文章千古事,忠孝一生心”。這副楹聯是郭嵩燾據其傢訓“世傢先立本,道德與文章”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