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武帝蕭衍:三次舍身入寺目的是什麼
文章分類:梁
梁武帝蕭衍是南北朝時期最有名的皇帝。作為南梁政權的開創者,蕭衍一生有很多傳奇之處。他多才多藝,是中國歷史上最博學的開國皇帝;他在位四十八年,是南北朝時期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活瞭八十六歲,是僅次於乾隆的第二高壽皇帝。
最值得一提的是,蕭衍在有生之年不僅推崇佛教,廣建寺廟,發展僧徒,而且還頻繁地往寺廟裡跑,甚至曾三次撇下皇位舍身為寺奴,由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在位時出傢的皇帝。
蕭衍(464—549),其父蕭順是齊高帝的族弟,與南齊皇室關系密切。蕭衍年輕時崇信道 教,希望長生不老,羽化成仙。後來,文采出眾的蕭衍加入瞭由南齊竟陵王蕭子良成立的一個文學沙龍,其中有范雲、沈約、謝脁等名士,時稱“竟陵八友”。
蕭子良崇尚佛學,時常征集名僧講佛論法,召集朝臣大辦佛事,有時還親自出馬為佛事打雜,使當時佛學大盛。在蕭子良的熏陶和開示下,蕭衍棄道轉佛,漸漸成為一名 狂熱的佛教信徒。
南齊中興元年(501),蕭衍擁戴蕭寶融為帝,因功勛卓著被封為大司馬,掌管中外軍國大事,朝政獨攬。中興二年 (502),蕭衍被迫蕭寶融禪位,並於四月初八稱帝。四月初八,相傳為佛祖釋迦牟尼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