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宋仁宗身世之迷,“貍貓換太子”是真是假?
曾經有一位朝廷盛情邀請多次卻不為所動的宋朝士人,他頑固地拒絕多次直到最後朝廷放下架子,才不得不同意出來任職。一句“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盡顯他的萬丈豪情。這個人就是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宋朝著名的思想傢、政治傢、文學傢和改革傢。敢作敢為,銳意進取的的王安石不僅在文學上卓有建樹,而且在政治上和哲學上都有不小的貢獻。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曾經稱譽王安石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傢”,足以證明王安石在那場改革中的巨大影響。正像他那句著名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敢於革故鼎新的王安石勇於向北宋中期積貧積弱的狀況和落後陳舊的舊制發起挑戰。
“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的王安石敢於大刀闊斧地推行變法,高瞻遠矚地未雨綢繆以及獨具慧眼地研究哲學。在政治上,他在宋朝熙寧年間主持變法。財政方面有均輸法、青苗法、市場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在軍事方面有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等。同時,他改革科舉制度,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在哲學上,他有自己的獨特思想與真知灼見。他認為世界萬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組成的,還把“新故相除”看作是自然界發展變化的根本規律,進而樹立瞭“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無畏精神。這些進步思想不僅指導他更好地進行變法,而且在他的文學作品中也閃爍著奪目的熠熠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