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提案在古代影響最大 白居易愛建言被貶
文章分類:唐朝
從制度層面來說,現代“兩會”制度為我國首創,古代中國是沒有的。但是如果從議事形式來講,古代中國也有類似的形式。
那麼,古代的議事的會怎麼開?官員們又是如何表達民意的、上交“提案”的呢?
在“集議”上,議案很難“一致通過”
古代中國雖是皇帝一個人說瞭算,但“一個人拍腦袋”難免有局限性,才有瞭“朝參”和“集議”這兩個會。
“朝參”由皇帝親自主持,是小范圍的。原本是百官進入皇帝的辦公大廳(朝廷)參拜皇帝的一種形式,古裝戲中常出現的君臣在朝廷上問答的場景,其實就是“朝會”。一般在進行重要的人事任免和重大的工作安排、典章頒佈時,皇帝都會開“朝會”。
“集議”則由大臣主持,皇帝一般不參加。集議實際上是應皇帝的要求或同意才開的,其規模可大可小,參會者的范圍比朝參復雜。集議通過的議案都是要認真執行的,與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功能有點接近。
在“集議”上,議案也很難“一致通過”,有時還會出現“經年不決”的現象。西漢末年的王莽新朝,有一次集議的議題之一是討論並頒佈官員的工資制度,結果集議瞭好幾年,也未能拿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意見。由於政策遲遲不能出臺,導致上自公侯、下至小吏都拿不到工資,即所謂“皆不得俸祿”,實在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