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戰爭前,明知勝率不大,翁同龢為何還一力主戰?
文章分類:清朝
1894年,日本侵占朝鮮,中日大戰一觸即發。在這節骨眼兒上,一手創辦北洋水師的李鴻章認為,中國取勝的幾率不大,“不可輕開釁端”。而光緒帝的師傅、朝廷重臣翁同龢,打著“愛國”的旗幟,“一力主戰”。結果,翁同龢的“主戰”擊敗瞭李鴻章的“主和”,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今人都知道,從戰爭爆發到失敗,再到赴日談判,簽訂《馬關條約》,李鴻章被弄得焦頭爛額,臭名昭著,裡外不是人。而李鴻章的這一結果恰恰是翁同龢想要的。
原來,翁同龢在明知中國沒有取勝把握的情況下,賣力地鼓動對日作戰,竟是為瞭“整治”李鴻章,即利用甲午戰爭的時機,借日本人之手,來報李鴻章1862年上奏折彈劾其長兄翁同書棄城逃跑的私仇。
事實上,翁同穌這次“整治”李鴻章獲得瞭“成功”。朝廷和國民把戰爭的失敗和《馬關條約》的簽訂全部歸罪於李鴻章。“七十老翁,蒙漢奸之惡名,幾有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之勢”。即使他背著賣國威的罵名賦閑在傢,針對他的非難也沒有停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