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是個呆萌可愛的有點智障的人
現在人的節操去評論歷史人物,那是歷史人物的悲哀!二隊劉禪的這個結論,更是整個中國歷史的悲哀!劉禪的樂不思蜀並不是在做瞭亡國奴之後到瞭魏國才開始的,是在他還是蜀吼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瞭的,人們都知道他寵信宦官,整天按瞭,這難道就不說“樂不思蜀”瞭麼?
劉備托孤白帝城的時候,就曾對諸葛亮說:“若太子可輔則輔之,不可輔則君自取之”腦殘的現代人把劉備的托孤之言理解為劉備擔心諸葛亮作亂所以言語激之,但是事實上,劉備死的時候,入川時間尚短,荊州集團也並未安穩,而當時可用之武將,盡是劉備中庸之人,諸葛亮若鞠躬盡瘁,尚可籠絡荊州諸將之心,如果作亂,不論是趙雲還是魏延等,任何一個人均有能力阻止。而益州集團此時並未盡服,諸葛亮官居要職,必然也是益州集團的眼中釘,諸葛亮拿什麼作亂?劉備又何必擔心?
劉備刺眼其實完全是真心話,他甚至劉禪少年入蜀,必然被蜀中的風氣帶壞,難成大器!他劉備想要光復漢室,指望益州集團是根本不可能的,劉璋的下場擺在那裡,所以劉備要完成這個遺願,唯一的希望就是諸葛亮,而一旦諸葛亮去完成劉備的這個遺願,劉禪就必然會落在益州集團的包圍之中,那麼劉禪必然也就會“樂不思蜀”諸葛亮身在前線,必然也會為劉禪所牽累,光復漢室的打野也就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瞭。所以,劉備此番話語絕對是發自肺腑的,畢竟他已經稱帝瞭,他也甚至蜀中止咳偏安,難圖救援,所以要想劉禪的帝位長久,他也唯有指望諸葛亮逆天而行,成就大業瞭,而他用瞭諸葛亮那麼多年瞭,必然深知諸葛亮是個道德高深的君子,所以即便是諸葛亮取劉禪而代之,也會為劉傢保留顏面,延續香火的,所以劉禪斷然不至於落得和漢獻帝一樣的下場。所以劉備才敢出此肺腑之言。換成其他任何一個人都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事“授人以柄”啊?試問,假如曹睿死的時候給瞭司馬懿這樣兩句話和權力,你覺得司馬懿還會等到高平陵的時候才造反麼?所以劉備的托孤之言,拿是君臣之間互相新人,瞭解的程度!劉備的意思,其實不是擔心他自傢的問題,而是擔心諸葛亮北伐的意志不夠堅決!擔心一旦劉禪不積極活著被他人所惑,諸葛不敢自專而廢氣瞭光復漢室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