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南門立木的故事是怎樣的?商鞅為何這樣做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屈原和楚懷王究竟什麼仇什麼怨 竟被流放兩次?
在戰國七雄中,秦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諸侯國落後。貼鄰的魏國就比秦國強,還從秦國奪去瞭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奮圖強,首先搜羅人才。他下瞭一道命令,說:“不論是秦國人或者外來的客人,誰要是能想辦法使秦國富強起來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這樣一號召,果然吸引瞭不少有才幹的人。有一個衛國的貴族公孫鞅(就是後來的商鞅),在衛國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國,托人引見,得到秦孝公的接見。
商鞅對秦孝公說:“一個國傢要富強,必須註意農業,獎勵將士;要打算把國傢治好,必須有賞有罰。有賞有罰,朝廷有瞭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進行瞭。”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張。可是秦國的一些貴族和大臣卻竭力反對。秦孝公一看反對的人這麼多,自己剛剛即位,怕鬧出亂子來,就把改革的事暫時擱瞭下來。
過瞭兩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穩瞭,就拜商鞅為左庶長(秦國的官名),說:“從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長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