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輔佐國君勾踐有功而且以他的聰明為何救不瞭自己兒子?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此人出將入相,和白起、孫武相提並論!
范蠡為早期道傢學者,楚學開拓者之一。被後人尊稱為“商聖”,"南陽五聖"之一。雖出身貧賤,但是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傳說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後定居於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傢財,自號陶朱公。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被視為順陽范氏之先祖。
網絡配圖
范蠡是越王勾踐的大臣,他曾經輔佐越王勾踐,運籌謀劃二十多年。還有一種說法,勾踐夫妻曾經到吳國當人質,就是范蠡陪伴在身邊,一邊保護勾踐夫婦,一邊曲意奉承吳王,終於讓吳王放勾踐回國。回國後,他和文種一起協助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積極發展生產,鼓勵越國人休養生息,積極訓練士兵,終於打敗瞭吳國,洗雪瞭亡國的恥辱。然而,范蠡深深地知道,越王勾踐這個人隻能是和他一起共患難,卻不能和他一道共享富貴,因此在打敗吳國,功成名就之後泛舟太湖,離開瞭這個賴以成名的是非之地。而和他一道為國出力的文種卻被越王勾踐賜劍而死。范蠡進能輔佐國君復國,退則能保全其身,自古就被看作是明智之士,尤其是他功成身退,更被看作是智者的典范,屢屢被人提及和效仿。可是,後來他的兒子在楚國犯瞭死罪,范蠡卻救不瞭他,這究竟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