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劉秀的一次偏聽偏信,致使一位開國功臣被迫造反
文章分類:東漢
你也會想看的:歷史上的曹操與夏侯惇夏侯淵兄弟的關系
作者:我方特邀作傢陳立勇飄雪樓主)
公元26年,劉秀稱帝的第二年,他最為器重的年輕少帥鄧奉反叛,劉秀禦駕親征,費瞭九牛二虎之力才定瞭平定南方的鄧奉之亂。他還來不及喘一口氣,坐鎮漁陽的彭寵也坐不住瞭,他也來個“瀟灑走一回”——造反。
彭寵造反的原因可用兩個字來形容:憋屈。
首先,來看他的第一重委屈:屈才。
當初劉秀在河北一帶被王郎追著屁股打,幾乎是陷入瞭絕境,在這個關鍵時刻,彭寵聽從瞭手下大將吳漢、蓋延等人勸說,率精銳鐵騎投靠瞭劉秀。不過,此後跟隨劉秀在前方征戰的主要是吳漢、蓋延等人,鎮守重鎮漁陽的彭寵主要負責保守一方平安,積極做好後勤補給工作。他為前線送糧草、送馬匹、送援兵,總之,幾乎是傾盡瞭全部傢產和精力來支援劉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劉秀最後能平定王郎,軍功章裡有一半是彭寵的。
彭寵送的是財物,收獲的卻是虛名。除瞭贏得漢軍的交口稱贊外,並沒有獲得半點實利,因為他並沒有得到劉秀的認可。因此,在劉秀稱帝後,封吳漢為大司馬、景丹為大將軍,唯獨彭寵這個幕後英雄卻一無所獲,還是當個漁陽太守,還是在原地踏步,還是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