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的擔當和內鄉人的責任
文章分類:元朝
元好問的擔當和內鄉人的責任
金哀宗正大四年公元1227年)春末,元好問赴任金鄧州內鄉縣令。時內鄉縣域含今內鄉、西峽、淅川全境和鎮平一部分,縣城在西峽口,雖然“山裡保長管裡寬”,但因內鄉地僻民窮,國傢又連年征戰,賦稅勞役沉重,百姓多背井離鄉,土地荒蕪,村莊破落,一派淒涼景象。縣城西峽口也瞭無生機,街上生意凋敝,商店關門。衙門屬吏因催科無政而薪酬難保,便有人夜半入村敲詐勒索。縣衙內夜半時分,“饑鼠繞床如欲語,驚烏啼月不堪聞”,這些都讓初任縣令的元好問“寸心牢落百憂熏”,感覺自己象囚徒被囚禁在這遠離京師的小山城裡。
但是,元好問沒有消沉,沒有抱怨,沒有等待,而是以遠祖唐代元結和當代前輩循吏薛居中和劉從益為榜樣,不懼困難,勇於擔當,躬身實踐,雷厲風行地開始瞭對內鄉的管理和治理。他大興調研之風,走鄉串戶、訪貧問苦,為生產問計,為貧困把脈。他安撫流亡、勸民農桑,督促農民挖渠淘井、制作水車、修整地塊、灌溉抗旱,使得良田有人種,荒地有人開,百姓有收成,賦稅有來源,上峰催科有政績。同時,他抑制豪強、約束屬吏,教化民眾、培育民風。內鄉的面貌,僅僅一年就有瞭大的改觀。第二年春天,內鄉農村就出現瞭“桑條沾潤麥溝青,軋軋耕牛鬧曉晴”的喜人景象,而這正是內鄉縣令元好問心無旁騖、孜孜以求的效果。“老眼不隨花柳轉,一梨春事最關情”,這是元令初到內鄉勤政、擔當的真是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