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寫《道德經》的原因和老子的真正去向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孔子的“克己復禮”與老子的“絕仁棄義”
孔子、老子所處的時代,就是中原第二次禮崩樂壞的時候,社會動蕩不安,聖人孔子復禮也無濟於事,復禮就是重新恢復周公制定的禮法,孔子隻是使禮法流於瞭形式,而沒有讓人認清自我本質並讓人回歸本質。另一聖賢老子則早已經看透世人,無為不管。老子本是周朝史官,相當於國傢圖書館館長,掌管大量古文獻資料,他用七十年時間看瞭大量上古文明古籍而悟道,他深知,人類文明是一個整體,也有循環和輪回,隻有天道能改變和決定,人是改變不瞭的。隻有少數人可以參禪悟道、天人合一。
老子表面無為,其實他還是留下瞭一本濃縮的資料精華《老子》唐朝時改名為《道德經》),他如果真的無為、什麼也不做,人類就真的完蛋瞭。那麼老子寫《老子》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樣的?
《呂氏春秋》記載:夏太史終古見桀迷惑,載其圖法奔商,商內史向摯見紂迷惑,載其圖法奔周。圖法就是《山海圖》和黃帝制定的各種規范,夏朝原版用古埃及古中國)文寫的,已經被銷毀瞭。商和周的之前的基礎上進行的翻錄,不好翻譯的部分還保留有音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