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范寬《溪山行旅圖》的構成方法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蘇軾寫詞勸慰朋友看淡人生,我卻讀出最深沉的孤獨
范寬不是美術史上最早的山水畫傢,但是對學習山水畫的人來說,范寬卻是史上有一定實物遺存可供研究借鑒學習的最早最重要的大師之一。現存的范寬作品隻有《溪山行旅圖》、《雪景寒林圖》、《臨流獨坐圖》等寥寥五六件,且幾乎每一件都存在爭議。對於務實的學習者來說,並不十分關心某件作品確否出自畫傢親手,而對作品本身的繪畫語言信息的深入解讀更為迫切,以學以致用。探尋前代經典作品的藝術本體規律,才是畫傢們最關心的。
《溪山行旅圖》無疑是流傳有序、可信度最大,尤其是藝術水準最高的范寬代表作品瞭。不誇張地說,沒有一個學習山水畫的人不多多少少得到過這幅經典作品的澤被,這幅作品長期存放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對大陸學人來說還是難以一睹真容而很覺神秘,隨著兩岸交流的頻繁以及高仿、印刷技術的極大發展,《溪山行旅圖》的細節、性狀、筆墨狀態、構成分佈已在大眾的觀察之下,我們得以如此零距離地研判、解剖典范的所有平面內容和深度原委。
《溪山行旅圖》攝人心魄的美學特質諸如博大雄渾、崇高巍峨等等茲不贅述,我們更有興趣的是畫傢究竟采取瞭哪些藝術手段來達致這些藝術效果?一般來說,平面的美術作品對人的精神產生感官作用最大的首先是黑白灰、點線面的構成分佈狀態,其次是色彩,再次是筆墨運行痕跡,最後是作品本身的內容涵義。《溪山行旅圖》的畫面和它所要表達的自然精神達到瞭極高的統一。它描繪的是大自然偉岸的性狀和精密細致的組織,表現出畫傢對自然的觀點和精神認知。畫面上沒有過多的色彩表現,筆墨方法的運用主要是圍繞描寫那一地域的自然對象來展開,所以其畫面的整體佈局和細節構架,對廣大學人具有更廣泛適用的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