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宋詞的另一種讀法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沈括作品為何被西方人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作為宋朝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當然有不同的讀法。買一本《全宋詞》,皓首窮經將它背得滾瓜爛熟,難道就讀懂瞭宋詞?
有人說,詞講究的是頓挫,這裡我們還是來深入剖析一位才子,從他的身上、從他的詞裡,也許可以看出宋朝人的思想觀、人生觀。這也是宋詞的一種讀法。
柳永:我很浪漫其實我很無奈
天聖三年公元1024年),對於四十一歲的柳永來說,是一個很殘酷的年份。這一年,他第四次參加瞭進士科的考試。從二十五歲第一次進京趕考算起,他已經失敗瞭三次,白白浪費瞭整整十六年的光陰。
柳永的另一個稱謂“柳三變”,在我們現代人聽來,有點怪怪的。然而,當時的人卻不會覺得奇怪,因為《論語》裡就有這樣的章句:“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柳老先生給兒子取這樣的名字,就是希望他能夠成為“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棟梁之才。而要成為大宋朝的棟梁,隻有科舉一條正道可走。宋朝取士不問門第、閥閱,隻看科舉功名,相比前朝來說,應該更加公平。整個宋朝以白衣而至卿相的例子數不勝數,可惜我們的柳三變運氣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