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 | 王維與李公麟的今生前世
文章分類:北宋
或曰:“龍眠居士作《山莊圖》,使後來入山者信足而行,自得道路,如見所夢,如悟前世,見山中泉石草木,不問而知其名,遇山中漁樵隱逸,不名而識其人,此豈強記不忘者乎?”曰:“非也。畫日者常疑餅,非忘日也。醉中不以鼻飲,夢中不以趾捉,天機之所合,不強而自記也。居士之在山也,不留於一物,故其神與萬物交,其智與百工通。雖然,有道有藝,有道而不藝,則物雖形於心,不形於手。吾嘗見居士作華嚴相,皆以意造,而與佛合。佛菩薩言之,居士畫之,若出一人,況自畫其所見者乎?”
——蘇軾《書李伯時山莊圖後》
11世紀末,中國繪畫的發展有瞭戲劇性的轉變。當大部分的職業畫傢仍在從事傳統的政治、宗教等繪畫題材時,一群士大夫藝術傢卻開始醞釀讓繪畫成為反映個人生活經驗的重要媒介,而李公麟在其中堪稱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受到其父喜好收藏法書、名畫的影響,李公麟在詩文、古器物學、書法、繪畫等各方面無不有相當的成就,尤以繪畫之造詣最廣為人知。元代夏文彥《圖繪寶鑒》稱譽李公麟“鞍馬逾韓幹,佛像追吳道玄,山水似李思訓,人物似韓滉,瀟灑如王維,當為宋畫中第一,照映前古哲也”,實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