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為何最不喜歡別人吟唱自己的《蝶戀花》
文章分類:北宋
蘇東坡寫詩詞以豪放為主,不過也有清新婉麗的,比如這首《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傢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裡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這首詞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墻裡、墻外、佳人、行人一個無情,一個多情的故事,寄寓瞭他的憂憤之情,也蘊含瞭他充滿矛盾的人生悖論的思索。
網絡配圖
這首詞很美,美就美在其中包含瞭一個多情的故事:“墻裡秋千墻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說的那個“綠水人傢”。由於綠水之內,環以高墻,所以墻外行人隻能聽到墻內蕩秋千人的笑聲,卻見不到芳蹤,所以說,“墻外行人,墻裡佳人笑”。不難想象,此刻發出笑聲的佳人正歡快地蕩著秋千。這裡用的是隱顯手法。作者隻寫佳人的笑聲,而把佳人的容貌與動作,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讀者隨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個墻裡少女蕩秋千的歡樂場面。可以說,一堵圍墻,擋住瞭視線,卻擋不住青春的美,也擋不住人們對青春美的向往。這種寫法,可謂絕頂高明,用“隱”來激發想象,從而拓展瞭“顯”的意境。同樣是寫女性,蘇東坡一洗“花間派”的“綺怨”之風,情景生動而不流於艷,感情真率而不落於輕,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