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精髓5句: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老子的水哲學
道傢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是與儒傢同等重要,隻是在政治思想上一為表顯一為裹藏之別而已。而道傢在理論能力上的深厚度與辯證性,則為中國哲學思想中所有其它傳統提供瞭創造力的泉源。
老子(約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春秋時思想傢,道傢創始人。一說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厲鄉曲仁裡人,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書的史官),孔子曾向他問禮,後退隱,著《老子》。
一說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萊子。《老子》一書是否為老子所作,歷來有爭論。
道傢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是與儒傢同等重要,隻是在政治思想上一為表顯一為裹藏之別而已。而道傢在理論能力上的深厚度與辯證性,則為中國哲學思想中所有其它傳統提供瞭創造力的泉源。以下五句話正是《老子》的精髓所在。

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